2025年7月10日至24日,51黑料
“苏博寻韵,文化传承”实践团队赴苏州博物馆开展为期15天的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场馆引导和咨询,文创宣传推广,文化资料发放,线上文化传播等方式,深入探讨现代和传统文化融合路径,助力文化传播和发展。
一、沉浸式体验:解码文物中的江南文化基因
清晨的苏州博物馆,贝聿铭设计的山水庭院中,粉墙黛瓦间流动的光影勾勒出“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意境。实践团队站在“吴塔国宝”展厅内,正通过AR设备“修复”一件虚拟的明代青花瓷。“通过技术手段,年轻人能直观感受文物修复的严谨性。”
在重点文物调研中,团队发现了许多文化传承的创新案例:首先是宋代书画的数字活化,《溪山清远图》通过声波可视化技术,将画中意境转化为姑苏水纹的动态影像;其次是瓷器修复的现代演绎,文物修复师李芳演示的“金缮工艺”,用现代材料重现传统技艺;最后是非遗技艺的互动体验,在“吴门琴韵”互动区,古琴曲《平沙落雁》的旋律实时转化为视觉图案。
“0.2毫米的苏绣丝线里,藏着千年不妥协的耐心。”团队成员在体验双面绣技法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感悟。这种触动直接促成了后续“非遗纹样数学课”的创意开发。

在宋代书画鉴赏环节,《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狂草气势震撼成员,宋代文人山水画借《溪山清远图》展现“天人合一”哲思,团队分析诗词意境入画路径,解码“诗书画印”一体艺术特色;明代“宣德青花”与清代粉彩瓷对比中,成员探究苏州作为明清手工业中心,瓷器工艺融合宫廷与江南民间风格的成因,挖掘贸易繁荣与文化交流印记。苏绣、缂丝、核雕等苏作工艺调研里,非遗传承人的“通经断纬”缂丝演示,让团队直观感受双面异色技艺精妙,体验苏绣针法时,深刻领悟“一丝一缕皆匠心”的坚守。
二、现状调研:文化传承面临的三大挑战
团队成员后续又对文化传承的困难原因开始了调查,通过287份有效问卷和50人深度访谈,团队发现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存在明显代际差异。首先是认知断层85%的游客表示对苏州文化感兴趣,但仅32%能列举3件以上馆藏文物。18-25岁游客占比仅21%,且多以打卡拍照为主。其次是传播瓶颈,68%受访者希望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了解文化,但现有内容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问题。文创产品调研显示,32%的消费者认为实用性不足。最后是参与壁垒,非遗传承人王师傅坦言:“年轻人觉得传统工艺枯燥,一个绣娘要培养5年才能独立创作,但收入缺乏吸引力。”
三、创新实践:让文物“活”起来的三个维度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团队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思考,围绕文化传承,团队挖掘多元实践方向。科技赋能上,建议开发“文物虚拟修复”游戏、用AI分析书画风格辅助研究,借交互体验激活兴趣;跨界合作方面,提出与时尚品牌推“苏绣服饰”、联合影视公司制“苏州文化纪录片”、携手游戏厂商做“江南古镇解谜游戏”,以跨领域融合扩大影响;社区传播维度,规划设立“微型博物馆”,借巡回展览、非遗体验角,让传承融入日常。
针对这些问题前期文化传承问题,团队开展了系列创新尝试:首先是数字化传播矩阵,制作“文物冷知识”系列短视频,其中“从苏绣纹样学数学对称美”单条播放量突破10万;开发AR寻宝游戏,游客扫码即可解锁文物背后的故事;搭建“元宇宙展厅”,复刻宋代文人书房场景。其次是跨界文创开发, 联合设计学院师生,以馆藏文物为原型设计“园林植物书签”等产品;与本地茶企合作,推出“墨韵茶香”联名礼盒;策划“非遗+电竞”活动,用游戏角色展示传统服饰纹样。最后是教育模式创新,在社区开设“微型博物馆”,两周吸引200余名居民参与; 开发“文物+学科”课程包,如结合《姑苏繁华图》讲解明清经济史;组织“小小修复师”体验营,让孩子们用橡皮泥模拟文物修复。

四、青年方案:构建文化传承新生态
另外,团队基于实践成果,又提出了系统性建议。首先在传播层面,建立“文化IP库”,深度挖掘文物故事;设立“数字创作基金”,鼓励青年参与内容生产;开发“文化影响力指数”,量化评估传播效果。其次在教育层面, 推动博物馆与学校课程衔接;设计分段式研学体系,针对不同学龄设置体验内容;培训“校园文化传播使者”。最后在产业层面, 构建“非遗传承人+设计师+营销团队”协作模式;开发技能认证体系,提升传统工艺职业吸引力;设立文化创新孵化基地。
一些志愿者评价,“这些建议既有青年视角的创新性,又具备扎实的调研支撑。”
五、总结
14天的实践中,南京财经大学“苏博寻韵,文化传承”实践团队,以苏州博物馆为窗口,解码文化基因、洞察传承现状、探索创新路径。在文化自信建设与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中,团队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通过调研实践,为苏州文化传承“寻韵”“传韵”,让千年文脉在当代找到“活化”密码,也为高校助力文化传承提供实践样本,期待更多青年接过文化传承接力棒,让古老文化持续滋养现代生活,绽放时代光彩。
“文化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方式。”团队成员经过多次实践,讲道。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建议落地情况,让千年文脉在创新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