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8月11日,51黑料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一行三人,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聚焦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实展和“三个必胜”主题展,团队成员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完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
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实地参观、史料学习、悼念仪式等形式,深刻感悟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活动前期,为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团队成员提前一周便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实践团团员分头行动,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书籍、文献等,系统梳理了南京保卫战、国际安全区设立等历史事件,并重点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通过文献研究,团队初步构建起对这段历史的系统性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捐款后手持白色菊花。聂佳祺 供图
8月11日上午9时,实践团首先来到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开调研,尽管正值酷暑夏日炎炎,却早有无数人在展馆前排起长队,保持静默,悼念遇难同胞;听从指挥,有序等候入场。
在参观的同时,实践团结合专业特长展开微型调研,通过向其他游客发放问卷并随机访谈,了解公众的历史认知情况,这引发了团员对新时代如何加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历史教育的思考。

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段思雨 供图
在“人类的浩劫”展厅,团员们被“三十万”这个数字深深震撼——展区内铺设的三十万粒石子,代表的是侵华日军屠刀下的三十万惨死亡魂。当看到“万人坑”遗址层层叠叠的残骸时,一股难言的悲恸回荡在每个人心头,实践团团员不禁红了眼眶,在碑前放下三束白菊。白骨累累,那是南京大屠杀下逝去的无数鲜活生命和时光。

图为南京大屠杀战犯的调查和审判历程资料。冷凌微 供图
现今,日本右翼势力虽然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事件,但“真相不会被时间掩盖,事实不会因狡辩消失”。在史料陈列厅,那些史料遗迹真实再现了那段黑暗时光,它们无一不说明当时南京遇难同胞的痛苦无助和侵华日军的荒唐残暴。当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女士的“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映入眼帘时,团员们都醒悟过来,队长聂佳祺之后在留言簿上写下“铭记历史是为了守护和平,而非延续仇恨”。同时,一系列国际友人帮扶救助难民的照片、示例等,也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人道主义精神熠熠生辉,人类命运紧密相连。
下午2点,团队重点参观了“三个必胜”主题展。从“正义必胜”展区中东京审判的历史影像,到“和平必胜”展区里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纪实照片,再到“人民必胜”展区展示的脱贫攻坚成就,队员们系统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使命感在每个人心头激荡。队员段思雨感慨道:“三个必胜!新时代青年必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图为“众志成城 全民族抗战”大型主题浮雕。冷凌微 供图
走出纪念馆,看着手捧和平鸽的和平雕塑在阳光下呈现柔和圣光,听着耳畔传来的叽喳鸟鸣和人言交谈,实践团团员久久沉默,队员冷凌微打破这份平静道:“从惨痛历史到今日盛世,我们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历史的回响仍在耳畔,和平的钟声更显珍贵,勿忘历史,珍视和平,振兴中华。
此次活动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一次深思战争残酷和和平可贵的机会,它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的嘱托,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响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